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田甜 叶竹 视频 王珏广州股票配资
7月,岳阳县毛田镇孟城河支流两旁,新筑的围栏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几朵菊花随波轻旋。
这里是青年共产党员、岳阳县毛田镇应急办原主任李东,在2024年防汛一线勇救同事后牺牲的地方。
李东牺牲一年后,他的同事们静立岸边,将手中的菊花轻轻放入水中,目光追随着飘向不远处流水中。“去年那场暴雨后,这里新修了防护栏。对村民而言,李东的身躯已化作成最坚固的堤坝。”
李东牺牲一年后,毛田镇的同事们静立在他牺牲所在处的岸边。(王珏/摄)
最后一刻:
洪水中的托举,将生的机会留给同事
思绪飘回一年前,那个平凡又伟岸的身躯被洪水吞没的夜晚。
展开剩余86%2024年7月1日21时6分,岳阳县毛田镇暴雨如注,仅19时至24时的平均降雨量就达到114.5毫米。作为应急办主任的李东惦记着孟城村杨家片的七旬老人李细细又从儿子家返回山上老屋,赶忙与毛田镇下派的孟城村党总支书记续铄文、镇交通专干侯云凡,前去巡查。
果然如李东所料,老人正在山上老房子里拿药。于是三人将李细细护送回安全住所后,车辆行至杨家片河道时,暴涨的洪水瞬间吞噬了车身。
“车载屏还亮着!车子还有电,降车窗!”李东的吼声压过雨幕。当续铄文因体型偏胖卡在驾驶窗时,副驾驶位的李东探身将他全力推出。转头却发现后排的侯云凡因车窗锁死无法逃生。
“到前排来!快!”李东一手拽出呛水的侯云凡随即推上车顶,“你先爬上去!”这是李东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两分钟后车辆被卷入洪流,李东的身影消失于黑暗。
孟城村村委会主任罗文华是最早赶到出事地点的村干部,他记得当时雨又大又急,前来搜救的村民心里更急,都在祈祷李东平安无事。当晚,车辆在事发地下游约200米处桥墩旁被打捞上岸,但李东仍然失联。
县、镇、村III级应急响应机制紧急启动,200多人全力搜救。7月3日15时45分,李东在下游3公里处被找到,却已不幸遇难。
消息传来,连日来一直为李东揪着心的乡亲们忍不住纷纷落泪:“太可惜了,这样一个好干部、好伢子!”
“李东是个好小伙,太可惜了。我家老伴生病长期卧床,他来我家好几次,总是叮嘱我在家多注意安全。7月1日那天他就来了两次,晚上不应该再来了。”最后悔的是李细细奶奶,她一遍遍地和记者念叨着,“早知道这样,把那三个娃留在家里住下就好了!”
牺牲时,李东刚满30岁,也是他考上岳阳县乡镇公务员的第4年。
“让李东再看一眼他曾经工作的地方。”李东遗体被打捞上岸后,李东父亲向镇党委书记孙荣华提出了唯一的请求。
那天下午,细雨纷纷,护送遗体的车队抵达镇政府。呜咽声夹杂在雨声中,500多名干部、群众迎候英雄归来,同送李东一程。
心的破碎:
父母:好后悔让儿子留在湖南,但他如此热爱这份工作
李东家境并不宽裕,他是独生子。
在岳阳市岳阳楼区一间简陋的老房里,露出水泥的墙壁,老旧的床,看上去摇摇欲坠的木桌上堆满药品,这是李东生前和父母的家。尽管环境简陋,但在悉心照顾下,李东的父亲全身干净整洁。如今没有了儿子李东的帮助,陈平搬动丈夫的身体时有些吃力。
在李东读高三的那年,父亲李自廉因车祸高位截瘫,母亲陈平打零工维生。工作后,李东每月工资大半补贴家用。周末若未加班,他必赶早班车回家,给父亲擦身、按摩、换尿袋。
2020年11月,李东考录为岳阳县乡镇公务员,分配在毛田镇政府工作,先后任党建专干、组织干事、劳动站站长、应急办主任。
李东工作照。(资料图片)
“以前每周五晚上,儿子回来了都会在屋后喊我,‘妈妈我回来了’。”回忆起李东还在世时的点滴,陈平泪水夺眶而出,“现在他再也不会抱着我说,‘妈妈辛苦了’。”在记者面前,陈平几度哽咽,说不出话来。
“他下班回来已经很累了,还要帮我做家务,哄他爸爸开心。”
“我的儿子还没成家。”
“周末也是他做饭给他爸爸吃。”
陈平透露,李东还曾考上过外省某市一处岗位,“因为我们不让他去外省,他就留在了湖南工作。如果他去了别的地方,恐怕现在也不会永远离开我们,我好后悔。”
然而,作为母亲,陈平又想到儿子如此热爱毛田镇的这份工作,“累就累点,没事,他性格很好,也很开朗。”
李东牺牲后,每每回忆起儿子,李自廉夫妻俩都心痛得不能自已,“可是我们只有他一个孩子啊。”
日常生活中,李东是一名阳光热情、开朗爱笑的大男孩,这张照片被动漫化后,印在了如今每位同事的工作笔记本上。(资料图片)
光的延续:
勤恳笑脸留在每位同事的笔记本上
“他推我那一下,自己就没了逃生时间。”李东牺牲一年后,面对三湘都市报记者的采访,侯云凡仍不敢回忆那天晚上的情形,但其实他把“东哥”做的热心事都记在了心中。
“每次大家手上有事忙不过来,他总是热情帮手,自己的工作也会加班按时完成。下班后我们几个年轻人经常聚聚,有什么心事、难事都会和他讲一讲。”和李东共事的点滴再次涌上侯云凡心头,“如果他不救我……”话一时间梗在胸口说不出来,虽然近一年来过节时侯云凡都会去看望李东的父母,但这个大男孩也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
侯云凡带着记者来到了李东生前工作的办公室。桌上摊开着未完成的受灾人口统计表,半盒蓝芩颗粒旁,1.5升装的矿泉水瓶空了大半——这些都是李东连轴转防汛时缓解咽痛的“标配”,但毛田镇应急办办公室里的这一幕永远定格在了他牺牲的那天下午,也永远留在了同事们心中。
“尽管听不到他的笑声了,但我们还能每天看到他的笑容。”李东牺牲后,当年9月接手李东岗位工作,来到应急办任职的杨佳诚,拿出一本“四多四好”民情走访笔记本,翻开内页就见到一张笑脸——戴黑框眼镜的李东,手拿奶茶,抿嘴眯眼憨笑。
在到任应急办主任之前,杨佳诚在水务站工作,“虽然在水务站时每逢汛期也有防汛工作,但到了应急办,才知道这份工作面对的应急场景更多。”杨佳诚告诉记者,现在他在车上常备救援包、灭火器,“有次参与灭火,都不知道自己衣服被烧着了,灭完火后才想着后怕,那一刻真的切身体会到东哥的‘职业病’——总想着快一步,再快一步。”
如今李东的墓前,总有人悄悄放上野花或新摘的杨梅。
他帮扶过的两个孩子考上县中学,作文里写着“要成为李叔叔那样的光”;父亲床头换上了电动轮椅,母亲不再打零工,那是镇政府用党员捐款设立的抚恤金。
夕阳将条洞水库的围栏拉出长长影子,李东生前的同事们把最后一朵菊花放入水中。花瓣掠过新筑的堤坝,向着当年车辆沉没的拐弯处漂去。
“以前觉得堤坝是水泥钢筋,现在明白了,真正的堤坝是活着的人接过的担当。”
河岸石缝里,一丛野菊在风中挺直了茎秆。洪流带走了30岁的生命,却在人间留下永不溃决的守护之堤。
来源:三湘都市报广州股票配资
发布于:湖南省卓信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